|
朱惠英:愿做綠色建筑“傳教士”
朱惠英是學者,但她愿意別人稱她為綠色建筑的推廣者。
本期嘉賓:
朱惠英廣西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副院長
廣西混凝土協會理事長、廣西建設科技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廣西綠色建筑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留英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致力于普通混凝土技術、綠色混凝土技術、與混凝土材料有關的結構工程質量問題的評估及處理、綠色建筑技術、建筑節能技術的研究工作。以及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推廣應用。廣西科技進步二、三等獎、2007年度南寧市優秀工程建設標準設計一等獎、2007年度廣西優秀工程建設標準設計一等獎以及2008年度建設部建筑工程標準設計三等獎獲得者;并有20多篇學術論文發表在中外相關核心期刊。
朱惠英是2009主流家居(春季)博覽會上的建筑家居科技研討會的主講人,研討會上她滔滔不絕地闡述著自己對綠色建筑的理解以及推廣綠色建筑的現實意義。嚴密的邏輯.翔實的內容,以及精彩的講演,不時博得滿堂的喝彩。朱惠英名片上,羅列著廣西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副院長、留英博士等頭銜,讓人不免心生敬畏之情。對于滾滾而來的功名,學者朱惠英卻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是一個綠色建筑的“布道者”和“傳教士”。
朱惠英的專業是混凝土技術.但目前她更專注于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究以及綠色建筑與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這與她的留英經歷有關。她在英國攻讀工學博士時,研究課題是廢棄玻璃在混凝土中的性能研究。加之國外環保意識的耳濡目染,這項有關變廢為寶的課題掀開了她與綠色建筑結緣的第一頁。
回國后,她看到日益嚴重的資源、能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愈發意識到綠色建筑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妻性。作為建筑行業工作者,她走上了綠色建筑的研究和推廣之路。但綠色建筑對于不少普通市民來說還是新鮮事物,很多市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尚處于表面,甚至存在理解上的誤區,這在無形中給朱惠英的工作增添了難度。
“是一種故弄玄虛的包裝形式?還是徒有其表的概念炒作?”面對這些質疑。朱惠英闡述了她對綠色建筑內核的理解:綠色建筑就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
如何化解一些人的膚淺理解?宣傳推廣綠色建筑的相關知識成為了她的又一個工作重心。朱惠英希望通過一些講座、專家巡回演講等形式,并做出真正能代表綠色建筑品質的產品,讓市民們更真切地了解綠色建筑。朱惠英的努力逐漸收到了成效,在為廣西首家綠色建筑示范小區——裕豐·英倫進行全程技術咨詢與服務的過程中,她真切體會到普通購房者在對綠色建筑有了相對深入的了解以后,開始對綠色建筑投來青睞的目光.項目的銷售業績也保持在不錯的水平。“建筑”品被購房者認可了,說明我們的工作有了成效。”她希望綠色建筑的概念除了要有嚴肅的思考和智慧來填充,更需要普羅大眾的推廣,讓更多的人熟知綠色建筑,這才更
具現實意義。
談起今后的工作目標,朱惠英說要爭取用1-2年的時間。配合廣西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去完善綠色建筑方面的標準體系建設工作,讓綠色建筑真正走近普通市民。她興奮地勾畫著“綠色”的悠遠圖景,言語間處處包含了她在綠色建筑世界邀游的思維印痕,眉宇間展露了一個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朱惠英。就是這樣一個綠色建筑的忠實推廣者。
|